在蔬菜种植过程中,施肥和打药就像是给蔬菜“喂食”,不少菜农都存在着过量施用化肥和用药不科学的问题,下面就跟大家谈谈蔬菜如何合理“饮食”。 大家都知道肥料是蔬菜的粮食,是蔬菜高产必不可少的,正是这个原因,导致菜农在生产中生怕自己种的蔬菜“吃不饱”、“缺乏营养”,于是长期大量使用尿素、二铵、复合肥、控释肥、水溶肥等,有的菜农每亩化肥用量高达数百斤,造成土壤中多余养分越积越多,致使土壤板结加剧。正是因为菜农们过度的关心,缺乏平衡施肥的意识,导致蔬菜长期在盐渍化、酸化严重的土壤环境中生存,造成蔬菜生长营养不良,产量、品质下降,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。其实,蔬菜在每个生长周期需肥量是有限度的,盲目的增加化肥用量,蔬菜不但不会取得相应的增产,反而会像人暴饮暴食、膳食荤素不搭,容易伤脾胃一样,将蔬菜最主要的吸收营养器官——根系破坏,使植株长势衰弱,还会成为土传病害的突破口。笔者建议菜农,应增强平衡施肥的意识,根据蔬菜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施肥。如在营养生长期应施足量的氮肥,而到开花坐果期就要提高磷钾钙肥的比例,同时也需要适当补充硼、钼、锌微量元素,这一时期如果氮肥比例过高,会造成茎叶旺长、落花、落果,还会影响其他元素的吸收。另外,菜农在使用化肥时适量使用一些生物菌肥,如腐酵菌、芽孢杆菌等,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种群数量,而且还能改善蔬菜根系的土壤环境,减少死苗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 农药使用中,一些菜农凭老经验用药,忽略对病虫害的预防性用药,总认为秧苗不得病,防治是乱花钱,一旦菜田发病则拼命喷药,不计成本,不计后果,任意加大用量和盲目混用药剂,使蔬菜长期生长在“治病也致命”的环境里。农药都是不同化学成分组成,多类农药混在一起往往会发生化学反应,有的能让农药失效,还有的可能会生成对蔬菜、对人体有害的物质;随意加大农药浓度,不但收不到效果,还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。要让蔬菜少得病、品质好,不能靠打很多药,而一定要树立防重于治,科学用药思想,像给婴儿打预防针一样做好菜田病虫害的预防性用药,把病害和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。这样既减少了用药次数,节约了人力财力,又提高了蔬菜品质,保证了食品安全。笔者建议首先要做好预防,如定期喷糖醋液和25%阿米西达和25%吡唑醚菌酯和3%超敏蛋白;其次是采用农业措施防虫防病,如选择抗病品种,加防虫网等,能不用药就不用药;再次是科学合理用药,诊断清病因再施药,按照农药的药理药性轮换施药,不要随意缩短持效期间隔等。( 未知)
联系我们
-
服务热线13708431676
- 邮箱:yl@peizhihui.cn
- 地址: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珠江二路14号101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