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心菊
黑心菊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,以下是对其的详细介绍:
一、基本信息
- 学名:Rudbeckia hirta L.
- 别名:黑心金光菊、黑眼菊、堆心菊
- 界:植物界
- 门:被子植物门
- 纲:木兰纲
- 目:菊目
- 科:菊科
- 属:金光菊属
- 命名者及年代:L.,1753
二、形态特征
- 植株:黑心菊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(也有说法称其为多年生草本),高30~100厘米。茎不分枝或上部分枝,全株被粗刺毛。
- 叶子:下部叶长卵圆形,长圆形或匙形,顶端尖或渐尖,基部楔状下延,有三出脉,边缘有细锯齿,有具翅的柄;上部叶长圆披针形,顶端渐尖,边缘有细至粗疏锯齿或全缘,无柄或具短柄。
- 花朵:头状花序,径57厘米,有长花序梗。总苞片外层长圆形,内层较短,披针状线形,顶端钝,全部被白色刺毛。花托圆锥形;托片线形,对折呈龙骨瓣状。舌状花鲜黄色,有时有棕色黄带,舌片长圆形,通常1014个;管状花暗褐色或暗紫色,密集成圆球形。
- 瘦果:四棱形,黑褐色,无冠毛。
三、生长习性
- 产地分布:原产于北美,中国各地庭园常见栽培。
- 环境要求:喜阳光充足、通风良好的环境,性强健,耐干旱,极耐寒。在沙质壤土上生长良好,pH值约为6.5的疏松透气土壤更佳。
- 温度: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~30℃,能耐-10℃的低温。
- 光照:需要全日照,每天接受不少于4小时的直射日光,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徒长,影响开花。
四、繁殖与栽培
- 繁殖方法:以播种繁殖为主,春至秋季均可播种,但多行秋播。播种后需保持土壤湿润,待苗长至4~5片真叶时移植。也可采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。
- 栽培技术:定植时间不宜迟于开花日期前的第120150天。使用合适的花盆作为定植容器,当小苗长出24片真叶后进行移栽。保持土壤微潮偏干,避免浇水过多导致植株徒长。在植株高度达到15厘米后,每隔半月追施一次富含磷、钾的稀薄液体肥料。
五、观赏价值
- 黑心菊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,其管状花呈深褐色,舌状花为金黄色,二色相衬颇为醒目。既可地栽,也可盆养,还可作为插花材料。常用于劳动节、儿童节、教师节、国庆节等节日的环境装饰,以及6~9月这一时间段内的各项庆典和生活空间的环境美化。
综上所述,黑心菊是一种适应性强、观赏价值高的植物。在栽培过程中需注意其生长习性和管理要点,以充分发挥其观赏价值。